『計畫永遠趕不及變化,變化永遠趕不及造化!』
不知道是誰發明了這句話,
但它很貼切地將人生命中會發生的狀態:一語道破!

我們的計畫常常會因著人、事、物的處境而改變,
面對這變化,不能接受的都要接受,不能同意的都要同意;
公司裡老闆的一個奇想,今天就改了昨天的企畫案,
教會裡牧師的一個禱告,下午就改了上午的決議案,
國會裡議員的一個動員,明年就開始執行新的法案,
既然都變化了,好像真的不能再改變了!

是是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功的船長,一定會有讓你放心的船員;
先決條件是:你須要先對你的船員放心。

有時候要帶領團隊真的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總是會有失控的夥伴以及各懷鬼胎的夥伴
那是因為這些夥伴只是交人尚未交心給你
所謂帶人要帶心就是要你緊緊的與他交心

你或許會認為人心險惡,與夥伴之間最好不要太知心
但是人若不彼此知心,那麼他如何讓你放心呢?

是是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立下約定,簡單;遵守約定,不簡單。
你聽過多少誓言,做過多少承諾?
後來呢?你知道的……後來大多是欺騙。

情人的海誓山盟,在劈腿之後,換來的是眼淚當飯吃;
夫妻的情比山堅,在小三之後,換來的是張離婚協議;
喝茫的最後一瓶,在酒醒之後,換來的是剛好有一瓶;
毒癮的最後一次,在毒醒之後,換來的是現在在哪裡?
政客的選舉政見,在當選之後,換來的是跳票再跳票;
孩子的爸爸晚餐,在午夜之後,換來的是晚餐在桌上;

是是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你看出我的遲疑
是不是你也想要問我
究竟有多少事還沒做
如果還有明天

每次去唱歌,朋友都知道,我點的第一首歌一定會是薛岳唱的:「如果還有明天」。之所以每次一定會點這首歌做開場有三個用意,第一個用意呢,是要告訴在場的每一個人,生命有限,大家要好好把握在一起的時間;第二個用意呢,是在提醒自己,活在當下,面對明天;第三個用意呢,是要告訴大家,不論今天如何,明天依然要繼續走下去。「如果還有明天」的歌詞裡這樣寫著:

我們都有看不開的時候,總有冷落自己的舉動
但是我一定會提醒自己,如果還有明天
我們都有傷心的時候,總不在乎這種感受

是是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愛心說誠實話的終點是:
凡事都能夠長大成熟,
而且最終連結於耶穌基督,
說誠實話不僅是為了自己,
更是為了能夠幫助肢體。

在白雪公主的童話故事裡,有個喜歡照鏡子的皇后,她總是三不五時的問她的鏡子說:魔鏡啊魔鏡,在這世界上誰是最美麗的女人?魔鏡總是回答她,在這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就是妳。直到有一天,這個答案變成了白雪公主時,悲劇就發生了,原來誠實的魔鏡是白雪公主故事的起點!海賊亞爾麗塔也很喜歡問這句話,誰是這海上最美的人?但是她不是問魔鏡,而是問其他的人。這證明了,人總是喜歡從他人那聽到自己喜歡聽的話,若是別人說了自己不喜歡的話,可能接續的怒氣跟行動,會是一種對別人嚴重的傷害。或許你會想,既然是自己要問的,也就要有勇氣去接受別人的回應吧!不過,或許大部分的人都缺乏這種勇氣吧!所以往往導致了,好朋友反目成仇、夫妻離婚收場、親人之間不相往來等等不愉快的結局與場面!這就是問的人有心,回的人無意,所導致的結果。

常常聽人說:說話是個藝術,的確要有藝術的說話真的不簡單,也就是說要當個別人的魔鏡是件不簡單的事。那到底要怎麼個有藝術法,很多人會想,那應該是指善意的謊言吧!喔,有時候這樣做好像很不錯,但是呢!善意的謊言的背後還要繼續的圓謊下去,當良心發現之後要改回來可是不容易的,也會引發很多不必要的誤會與爭端 (我們真的要以白雪公主裡的魔鏡為誡!) 。那這個說話的藝術要怎麼做才好呢?聖經裡教導我們說話的時候,要用愛心說誠實話,其實是最好的方法。不過,要注意的是,有時候我們常常對一件事情或是一個人的作為,自以為是的用愛心說誠實話,你以為自己很有愛心很誠實,其實不然,因為在你自以為用愛心說誠實話的背後隱藏著太多自己的看法與想法,所以那不叫做有愛心也不會太誠實,而是叫做掌控支配或是下指導棋。

是是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夢想就是
你知道自己可以完成,
然後向著那個方向前進,
就會美夢成真的事情。

「夢想,好遙遠喔!放棄,簡單多了!」很多時候人之所以無法完成夢想的原因並非是夢想無法完成,而是一直都處在還沒起程的狀態。魯夫之所以做任何事情都很幸運,並非是他天生幸運,而是他有著永不放棄的精神!因為不放棄,所以一直都有機會,因為不放棄,所以他雖然常常遇到問題,但是這些問題都能夠迎刃而解。而克比剛好相反,因為他從來都沒有足夠的決心,去面對自己的夢想,所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連一步都未曾踏出去過,如此,想當然爾,他的一生幾乎不會有完成夢想的時刻。

很多人有著夢想,不過卻在生命的旅程中不斷的放棄,或許你會說這個夢想太困難了,我做不到啦!是啊!沒人教你做那種無法完成或是做不到的夢想,因為這樣的夢想不叫做夢想,而是叫做幻想或是妄想,其實,夢想是可以很實際的,我想大家都會判斷。夢想就是你知道自己可以完成,然後向著那個方向前進,就會美夢成真的事情。不然就會成為像聖經裡面所說的那種人:「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人。」這人之所以頻頻向後看的原因就是,被許多的事情所牽絆著,明明應該按著前面的方向前進,但是卻一直想著其他的事情,自然,犁起來的田地不符所需,也無法達到目標,如此的做法,是因著常常放棄原本的夢想,一直受到其他事物的影響,當然夢想是無法達成的。

如果我們無法像魯夫這樣一開始就有著永不放棄的精神,那麼,至少也要有著像克比願意試試看的勇氣,當他被魯夫激勵之後,他願意改變原本對自己的態度,當他的夢想被燃燒起來之後,他開始了一段為了夢想而百般忍耐與自我挑戰的生活,這一切只有當他願意的時候才能達成的。就像電視廣告裡的劇情一樣,如果你要等到40歲之後只剩下一張嘴,那就只能剩下一張嘴、如果你要等到老了之後再去爬玉山,那就只能在等待中慢慢的失去了爬玉山的體力;這一切都始於,當你願意開始的時候,夢想就跟著起程。

是是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不認同你的提議,但是我會祝福你去做做看!」
「我不贊成這種事工做法,但我會全力為你禱告!」
「我反對這個事工,但我會幫你找到合適的同工!」

做人的規矩,大家都懂,但是真的懂嗎?很多時候所謂的做人的規矩,是按著自己的規矩而不是人家的規矩,魯夫行事總是不按理出牌,因為他不懂規矩,而山賊有一套自己的規矩,所以,沒照他們的規矩,就是沒有規矩了。世界若是都在各自堅持的規矩裡面,那才會真的沒規矩,任誰都會想要用自己的規矩來行事,因為,那樣可真是對自己最方便的呢!

不過話說回來,既然大家都有各自的規矩,那就要來想想,除了自己的規矩之外,是否也該學學尊重別人的規矩,不然做人是很難的一件事的。在家裡有家裡的規矩,很多人都知道那叫做家規,孩子沒遵守家規,就是不聽話的孩子,家規須要學習,但是,家規是不是可以討論的呢?大概很多孩子都會這樣問吧!教會裡有教會的規矩,很多人也忘了要去學習每個教會裡不同的規矩,所以呢!常常會有人說:人家那個什麼教會是這樣做的,我們為什麼不要這樣做呢?如果我們不這樣做我就要抗爭到底,當教會有這種聲音出來的時候,教會另外的一群人也會捍衛到底的,因為他們並不想這樣做,我想這就是忘了自己的教會原本有的規矩是可以討論跟溝通的;做或不做乃是在於規矩能不能被討論,雙方願不願意互相接納,傳統可不可以被改變,如此單純而已。所以,用較為正面的說法來說,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教會因著這些討論或溝通(用討論或溝通我想會比較中性)而自動分殖,但若用比較尖銳的說法來看呢,這就是忘了尊重彼此而造成的後果。

另外,面對不同的宗教,有時候我們會誤以為,傳福音就是要把別人在宗教的立場變的跟我們一樣。在某種意義上好像是這樣的,但其實不然,因為信耶穌並不只是一種宗教立場的改變而已,而是人生命真正的改變,是對於自己生命的規矩的改變。如果我們把改變人的宗教立場當成是傳福音,那一定會引發更大的反彈跟反效果,人家也有他的規矩,你叫他改變他的人生經歷跟生命體驗,他就會改變嗎?有時候這樣做反而會變成了宗教迫害!我們又不是一手拿刀,一手拿聖經的宗教!所以要去傳福音,就要用耶穌教導我們的來做,是要以愛人如己的規矩來做,因為只有愛才能改變一個人對於原本生命規矩的思維與堅持。那麼,我們可不可以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非教會的宗教性語言)來跟他們對話,用他們的規矩來跟他們傳福音(非教會的一般規矩),用接納他們的儀式(非教會傳統的儀式)來跟他們一起生活呢?

是是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