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和睦在網路上有篇文章值得推薦:
當我們生病時,若有人安慰;
當我們學習碰到困難時,若有人了解;
當在生活、經濟當中有結據時,若有人能與我們同甘共苦;
當我們工作遇重擔時,若有人明白我們的苦楚,都可邦助我們得著喜樂。
但是,若在人際關係中與人產生矛盾,卻使我們傷痛,使我們感覺內心愁苦,
以至於即使我們有健康、有學位、有財富、即使我們工作上得力,這一切的成就都不能使我們心靈得著喜樂。
關於和睦在網路上有篇文章值得推薦:
當我們生病時,若有人安慰;
當我們學習碰到困難時,若有人了解;
當在生活、經濟當中有結據時,若有人能與我們同甘共苦;
當我們工作遇重擔時,若有人明白我們的苦楚,都可邦助我們得著喜樂。
但是,若在人際關係中與人產生矛盾,卻使我們傷痛,使我們感覺內心愁苦,
以至於即使我們有健康、有學位、有財富、即使我們工作上得力,這一切的成就都不能使我們心靈得著喜樂。
關於論斷人,在網路上流傳著一個小故事:
有一位老人,近視很深,自誇是藝術批評家。有一天,他和妻子以及幾位朋友前往藝術館參觀,照例一面觀賞,一面大加批評。那一次他因匆促,出門時忘記帶眼鏡。當他經過一個大鏡框前面,他就站在那裏觀看,立即批評說:“這幅人像是誰畫的,面目不太美術,眉、眼、口、鼻極不協調,真是一副醜臉啊!”老人絮絮不休。妻子趕快走到他旁邊,附耳小聲地說:“你是站在鏡子前面,那人像是你自己的。”老人大吃一驚,羞愧非常。我們要學習不論斷人,免得被人論斷。你這論斷人的,無論你是誰,也無可推諉。你在甚麼事上論斷人,就在甚麼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這論斷人的,自己所行卻和別人一樣。
常常人會因著自我價值與成長經驗來確立自己面對的問題或是人的問題
自以為是的有色眼鏡帶在身上
看見的絕對會是相同的顏色與視野
關於定罪,通常來自主觀的因素,以前念書的時候有個難以忘懷的故事跟大家一起分享
在《列子.說符》中有篇故事是關於一個人遺失斧頭的前後態度:
「人有忘斧者, 疑其鄰之子。 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度 ,無為而不竊斧也。
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復見其鄰人之子,動作態度,無似竊斧者。」
我們常常會以自我的經驗跟主觀的意識來判定“誰”做了什麼事?犯了什麼罪?
關於急躁,網路有篇文章這樣說道:
有一次某政黨提名縣市議員候選人的前夕,某有意參選者不知從何處得到消息,說他未被提名,極為生氣,於是召開記者會,聲明退出該黨,並當眾撕毀黨證。但次日發現他的名字仍在被提名名單中,未被提名的消息是錯誤的。這下子麻煩大了,真是後悔,如果能稍等一下,在次日名單發表後,如確未被提名,再召開記者會亦不遲嘛。聖經箴言書說:「你見言語急躁的人麼,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意思是說,言語急躁的人比愚昧的人還不如。言語急躁的人,常常語急不能清楚傳達意思;語急思考時間不夠,易生錯誤,說錯話收不回來;語急態度就差,容易產生誤會。這些都會造成溝通不良,常會惹出許多不必要的困擾。說錯一句有時會難過一輩子,往往花千百倍的口舌,都不能收回一句令人傷心的話,所謂禍從口出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現在處在一個急功近利的社會裡,大家總想一夕之間可以成名,可以致富。有人用高利借了錢去炒股票,結果被套牢,被沈重的利息負擔逼得要跳樓。有的去參加地下投資公司,結果血本無歸。這種情形,正如聖經箴言書所言:「人有惡眼想要急速發財,卻不知窮乏必臨到他身。」
報上看到一段綁匪的自白,他說綁從前老闆的孩的目的是想弄一筆經營小企業的本錢。因為他想做的生意,大概要資本五百萬元。但是以他的薪水,要想累積五百萬元,真是談何容易,不知要等到那輩子。所以想到綁票,如果成功,一次就撈到五百萬元了。結果美夢未成,人已鋃鐺入獄。聖經上說:「腳步急快的,難免犯罪。」又說:「想要急速發財的,不免受罰。」我國古語說:「欲速則不達」,也是這個意思。
關於生命的夢想與自我實踐的主題在網路上有著一個老故事:三個石匠的故事
有人問三個忙碌的石匠他們正在幹什麼。
第一個回答道:我在掙錢謀生。
第二個回答道:我在做全國數一數二的石匠活兒。
第三個石匠目光炯炯有神地說道:我在建造一座雄偉的大教堂。
關於命運,網路上有一則立志故事是這樣說的:
春秋戰國時代,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出征打戰。父親已做了將軍,兒子還只是馬前卒。又一陣號角吹響,戰鼓雷鳴了,父親莊嚴地托起一個箭囊,其中插著一隻箭。父親鄭重對兒子說:“這是家傳寶箭,配帶身邊,力量無窮,但千萬不可抽出來。” 那是一個極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製,鑲著幽幽泛光的銅邊兒, 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認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製作。兒子喜上眉梢,貪婪地推想箭桿、箭頭的模樣,耳旁彷彿嗖嗖地箭聲掠過,敵方的主帥應聲折馬而斃。
果然,配帶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當鳴金收兵的號角吹響時,兒子再也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完全背棄了父親的叮囑,強烈的慾望驅趕著他呼一聲就拔出寶箭,試圖看個究竟。驟然間他驚呆了。一隻斷箭,箭囊裡裝著一隻折斷的箭。我一直挎著只斷箭打仗呢!兒子嚇出了一身冷汗,彷彿頃刻間失去支柱的房子,轟然意志坍塌了。
結果不言自明,兒子慘死於亂軍之中。拂開濛濛的硝煙,父親揀起那柄斷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哲理是,每個人自己才是一隻箭,若要它堅韌,若要它鋒利,若要它百步穿楊,百發百中,只能磨礪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你自己。而改變命運的也是自己。